外国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研究

  • 教育赋能型可持续发展:人口学视角下沃尔夫冈·卢茨教育理念的构成与启示

    胡奇;张民选;

    人口问题是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沃尔夫冈·卢茨基于人口学视角,构架起“教育-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的整合性理论框架。该框架的教育理念体现为三个方面:教育驱动下的人力资本积累是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教育赋能提升公众气候变化关注与应对;终身学习机制增强社会系统应对挑战的韧性。基于卢茨理论对人口与教育关系的诠释,为教育赋能视角下应对人口结构转型以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路径启示。

    2025年08期 v.52;No.422 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不变与变:21世纪以来西方教育哲学发展趋势概观

    贾利帅;

    21世纪以来,“教育哲学向何处去”一直是西方教育哲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建立在对西方教育哲学发展史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产生于20世纪的西方教育哲学,相继经历了主义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欧陆教育哲学等发展阶段,并在世纪末逐渐加强对教育实践的关注。以21世纪以来西方出版的10部教育哲学手册为对象,基于“不变”与“变”的视角对21世纪以来西方教育哲学的发展进行考察,结果发现西方教育哲学的“不变”主要有三:传统的主义教育哲学仍是教育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欧陆教育哲学与英美分析教育哲学的分歧仍在、教育哲学与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西方教育哲学的“变”亦有三:在传承中革新分析教育哲学、欧陆教育哲学异军突起并快速发展、综合各种范式的教育哲学研究逐渐成为主流。通过概览20世纪至今西方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发现“新说”不会凭空出现,“旧学”也不会突然消亡,今后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旧学常新,新说竞秀”将是西方教育哲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2025年08期 v.52;No.422 2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 究竟什么是“数字素养”——国外“数字素养”概念的历史流变、本质追寻与未来走向

    原左晔;李子月;

    数字素养概念的厘清是数字素养理论阐释与实践推进的前提。回溯概念流变的轨迹,由于数字素养概念的多意性指向,国外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理解与多维度架构,数字素养的内涵经历了由技术应用能力的工具性存在到多维品质的复杂性集合的变化,其外延经历了由技术人员到普通大众、由物化技术的使用到生存状态的关注等方面的发展。立足概念的进化与概念的前提假设来审思数字素养概念,数字素养是一种面向人类数字化生存状态进行时代形塑的类概念,其潜藏的前提假设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学意义,其中,数字素养与教育之间天然地存在着双向互动与共生共存的深层内在关联。未来数字素养概念将更加强调正义在场、批判审视与教育推进,即着眼于数字公民的共同利益以彰显数字正义、强调超越工具性存在的批判性思维品格建构以及构建面向数字化生存的大数字素养教育格局。

    2025年08期 v.52;No.422 4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 巴尼时代技能社会的职业教育构建:欧盟四国技能形成模式比较研究

    修南;

    在技能社会积极应对“巴尼时代”社会变革,重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其走向技能社会转型进程中,技能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技能形成作为技能社会的社会化过程,主要存在集体主义、分隔主义、国家主义和市场主义四种模式。依据构建的主体权责、制度设计和社会后果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丹麦、波兰、法国和爱尔兰的四国技能形成模式的历史演变,可发现这四种模式呈现出不同特点与社会后果。然而,在“巴尼时代”,不同技能形成模式展现出相同趋势,即均通过构建国家适度管控的技能形成新型生态格局,塑造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技能供给长效机制,健全国家本位政策导向的技能形成制度设计,营造以尊崇技能为核心要义的技能文化体系等途径,推动技能社会的职业教育构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在于,可通过强化政府统筹与适度管控,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完善成本分担、社会保障及资格认证等制度,培育尊崇技能文化氛围等路径,重构“巴尼时代”技能社会的结构与秩序,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2025年08期 v.52;No.422 5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 职业技能考试何以撬动职业教育人才选拔与培养——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示范考试制度探赜

    周玉婧;陈鹏;

    职业技能考试是撬动职业教育人才选拔与培养的重要引擎。面对世界技能大赛成绩不佳带来的外部压力,以及传统职业技能实操考核信效度不足的内部挑战,俄罗斯于2017年正式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实施示范考试。示范考试是在真实或模拟生产环境中,对考生知识、技能以及综合能力进行评估的职业技能考试形式。其组织实施以多主体协同组织管理为基础,考试内容采用分层设计与模块化任务相结合,考试评价推行标准化评价与数字认证相结合。为进一步提升示范考试实施成效,俄罗斯围绕完善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优化示范考试全方位教学支持以及扩大示范考试联邦运营商制度供给三方面,持续推进示范考试的制度完善与实践创新,并逐步构建起科学、公正、高效且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人才选拔与培养制度。

    2025年08期 v.52;No.422 7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日本教育研究

  • 从集中治理到协同共治:日本社会教育制度演进的底层逻辑

    马丽华;王倩然;

    日本社会教育治理在终身学习社会建构过程中,沿着历史制度主义路径,经历了由国家集中主导向地方分权与多元协同的制度转型。二战后,日本确立的集中管理体制逐步转变为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社会多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在这一过程中,制度角色从“国家主导者”转向“地方管理者”,治理机制由科层化配置转向柔性协同,治理逻辑则从政府包揽转型为社会共治。制度演进中暴露出的制度耦合失效、地区发展失衡、公共性弱化等结构性困境,凸显了治理体系内部的制度张力。日本在制度重构中的路径选择,为中国当前推动社区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借鉴,尤其在破解“中梗阻”、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多元协同和保障教育公平等方面,展现出具有启发意义的制度逻辑与实践经验。

    2025年08期 v.52;No.422 9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 学校魅力化:日本地方教育振兴的创新与实践

    肖月;王梦怡;

    日本地方教育由于少子化危机的加剧以及本地人口流失而陷入困境,而地方创生战略的实施为地方教育振兴带来了战略机遇和制度要求。日本在地方教育振兴中不断尝试和摸索,推出了以学校魅力化政策为代表的地方教育振兴政策,日本各个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积极进行学校魅力化政策实践。日本振兴地方教育的学校魅力化政策遵循教育定位精准化原则,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进行各有侧重的政策实践,从教育治理协同化和教育资源特色化等方面分流合力助力提升地方教育质量和地方教育吸引力。日本振兴地方教育的学校魅力化政策实践为我国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政策镜鉴。我国乡村教育需要在精准政策实践、多元主体协同、乡土资源挖掘等方面实现乡村教育特色化振兴之路。

    2025年08期 v.52;No.422 1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 投稿须知

    <正>《外国教育研究》于1974年创刊,1985年正式公开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系全国综合性教育理论刊物,月刊。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来源期刊。本刊重视对当代外国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刊载论文的主题包括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国际教育,外国教育思想、理论和思潮,外国教育改革前沿动态,外国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公民与道德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特殊教育、农村教育以及教育管理、教育技术等,并且以“东北亚区域教育研究”为首要特色栏目。

    2025年08期 v.52;No.422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