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奇;张民选;
人口问题是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沃尔夫冈·卢茨基于人口学视角,构架起“教育-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的整合性理论框架。该框架的教育理念体现为三个方面:教育驱动下的人力资本积累是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教育赋能提升公众气候变化关注与应对;终身学习机制增强社会系统应对挑战的韧性。基于卢茨理论对人口与教育关系的诠释,为教育赋能视角下应对人口结构转型以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路径启示。
2025年08期 v.52;No.422 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贾利帅;
21世纪以来,“教育哲学向何处去”一直是西方教育哲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建立在对西方教育哲学发展史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产生于20世纪的西方教育哲学,相继经历了主义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欧陆教育哲学等发展阶段,并在世纪末逐渐加强对教育实践的关注。以21世纪以来西方出版的10部教育哲学手册为对象,基于“不变”与“变”的视角对21世纪以来西方教育哲学的发展进行考察,结果发现西方教育哲学的“不变”主要有三:传统的主义教育哲学仍是教育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欧陆教育哲学与英美分析教育哲学的分歧仍在、教育哲学与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西方教育哲学的“变”亦有三:在传承中革新分析教育哲学、欧陆教育哲学异军突起并快速发展、综合各种范式的教育哲学研究逐渐成为主流。通过概览20世纪至今西方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发现“新说”不会凭空出现,“旧学”也不会突然消亡,今后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旧学常新,新说竞秀”将是西方教育哲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2025年08期 v.52;No.422 2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 原左晔;李子月;
数字素养概念的厘清是数字素养理论阐释与实践推进的前提。回溯概念流变的轨迹,由于数字素养概念的多意性指向,国外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理解与多维度架构,数字素养的内涵经历了由技术应用能力的工具性存在到多维品质的复杂性集合的变化,其外延经历了由技术人员到普通大众、由物化技术的使用到生存状态的关注等方面的发展。立足概念的进化与概念的前提假设来审思数字素养概念,数字素养是一种面向人类数字化生存状态进行时代形塑的类概念,其潜藏的前提假设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学意义,其中,数字素养与教育之间天然地存在着双向互动与共生共存的深层内在关联。未来数字素养概念将更加强调正义在场、批判审视与教育推进,即着眼于数字公民的共同利益以彰显数字正义、强调超越工具性存在的批判性思维品格建构以及构建面向数字化生存的大数字素养教育格局。
2025年08期 v.52;No.422 4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